
日本最近的一连串动作,正在让东亚局势变得越来越危险,就在中国不断通过外交与军事手段,稳定台海周边环境时,日本却突然在与那国岛部署中程防空导弹,并公开强调“不会改变对台立场”。

更意外的是,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致电高市早苗,可并没有产生什么作用。
与此同时,台湾岛内却传出警告声音,有专家直言日本一旦介入台海冲突,日军可能迅速被全歼。
那么日本为何如此激进?

暗流涌动的部署计划
11月23日,日防长小泉进次郎抵达与那国岛,这里距离中国台湾省仅110公里,而他却高调宣布将部署03式中程防空导弹。
要知道该型导弹具备中程防空与一定的对地打击能力,部署在此地,明显带有战略威慑意图。

虽然日本方面解释说这是“防御部署”,但周边国家很快就看出了其背后隐藏的真实目的。
中国有关方面迅速作出回应,指出日本此举是企图借台海局势,突破和平宪法限制。

紧接着,日本在联合国也开始发起一系列动作,日本向联合国递交正式文件,试图就“敌国条款”问题制造舆论压力,同时反驳中国代表傅聪对日本涉台言论的批评。
虽然联合国方面并未响应日本的动议,但日本此举表明,其外交策略正在从“遮掩”走向“摊牌”。

而就在这时,美国总统特朗普出面了。
11月25日,特朗普主动拨通电话,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进行了通话,美方希望日本在对华问题上“不要太激进”。

但高市早苗并未正面回应,在对外回应时,只说特朗普告诉她“欢迎随时通话”,其余并未透露任何实质内容。
现在连特朗普都试图平息局势,但日本却选择了另一条路。

通话结束后,日本内阁迅速召开会议,并由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代表政府向,中国“送出两句话”。
其一,日本不接受中国关于“敌国条款”的立场,其二,日本要求中国“履行大国责任”,这两句话不仅无视中方红线,更是在台海局势高度紧张的背景下火上浇油。

日本此举,已经不是简单的表态,而是刻意制造摩擦。
与此同时,日本政府还批准了一份书面答复,继续为高市早苗的言论进行狡辩,又说什么日本的一贯立场没变,企图以此蒙混过关。

这表明,日本已经不再掩饰对台问题的实质立场,那么日本的态度,为何在特朗普劝说后反而变得更强硬?

盟友间的裂痕正在扩大
日本的强硬态度,不仅让中国警觉,也让台湾方面感到忧虑,台湾前“陆军副司令”刘湘滨公开指出:
“日本若介入台海冲突,日军很可能被全歼。”

他分析称,日本虽然近年来加大军费、扩充武器,但真正具备远程作战能力的部队有限,一旦卷入台海冲突,很可能在短时间内遭遇毁灭性打击。
他特别强调,日本本土的军事设施,极易成为直接打击目标。
从台湾军方的角度来看,日军的介入不仅不能带来帮助,反而可能“拖后腿”。

他们担心,日本一旦插手,将导致冲突范围扩大,甚至把日本本土变成战场,而这一点,也正是中国方面所警告的重点。
《解放军报》连续发文,明确表示日本全境可能成为战场。
第三篇社评中,中国军方点名指出,一旦日本越界,解放军将“毫不手软”,东风系列导弹具备“15分钟内精准打击”能力,足以覆盖日本主要军事基地。
这种直接的军事表态,显示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坚定立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日本还在高调部署导弹,但美军却悄悄从日本撤回了“提丰”中导系统,这一举动,被外界解读,美国虽然是日本的盟友,但对其激进行为显然抱有戒心。
与此同时,日本国内也出现了不安情绪,例如,小山市市长浅野正富就以“安全风险”为由,取消了原定赴中国海南的访问计划。
这说明日本地方政府对国家层面的外交冒进行为并不买账,担心激怒中国后果严重。


民意泡沫下的军事冒险
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之所以敢于在台海问题上高调表态,与其近期在国内的支持度上升有关。
右翼媒体曾炒作其支持率高达82%,但真实数据显示是72%,而且这还是在政府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后获得的,比如发放2万日元的儿童补贴、冬季电费补贴以及稻米券等。
这些政策被不少日本媒体称作“买支持”,而非真正代表民心所向,高市早苗通过“经济利好”换取暂时的民意支持,却拿外交政策去冒险,这种做法显然是将国内政治服务于右翼战略。

与此同时,日本借助台海紧张局势,日本一方面继续强化武装,另一方面在联合国舞台上试图为自己“洗白”,淡化战败国形象。
从主动挑起涉台争议,到向联合国提交文件争议“敌国条款”,日本意图非常清晰。
而台湾当局同样在借机操作,赖清德政府一边鼓吹“全民战备”,一边推动岛内民族主义情绪,1100万份“全民安全手册”的印制,实际上不过是政治表演。

但台湾军方内部对日本的态度却并不一致,部分军事人士担心,如果日本贸然出兵,不仅会引来中国更大规模的反击,还可能导致战局失控。
对台湾来说,维持局面可控,比让日本插手更重要。
而中国方面的战略目标一直很明确,通过外交反制、军事警告以及舆论引导等多种手段,中国正在以强大姿态逼迫对手冷静下来。
以战遏战、以压促稳,正是当前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真实策略。


结语
特朗普劝说失败,日本强硬升级,台湾专家发出警告,这一系列事件背后,是东亚局势正在进入更加复杂的阶段。
中国的态度清晰明确,任何挑战国家主权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,日本若继续冒进,只会把自己置于更加危险的位置。
信息来源:
2025-11-26 07:13·环球网 日本为高市早苗错误言论狡辩找补,中方严厉驳斥:刻意回避要求,企图蒙混过关
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